2023年新年致詞
各位同仁:
新年好!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之間又到了這辭舊迎新的時刻,在這里我謹代表公司祝各位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感謝你們在即將過去一年里對公司的支持和付出。
即將過去的2022年對我們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這一年我們高開低走,充滿坎坷。
自從2021年搬入新的現代化廠區,我們滿懷希望并計劃在新的廠區里再擴大生產線。為此,在今年開工之后我們加大了招聘力度,并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在職人員就已經超過2021年將近400人,達到了2200多人。
第一季度我們訂單接單形勢還不錯,能基本滿足生產。到第二季度訂單接單急劇下降,滿足生產就顯得有些吃力,我們只能通過拉動式生產來滿足內部的產能,把原來平均四個月的總負荷降到三個月,把周期平均整整縮短了一個月,并期望在第三季度的時候訂單能夠回暖。但到第三季度的時候,接單狀況還是不理想。這時候我們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且整個溫州眼鏡行業當時都不是很景氣,如果我們在這時候選擇裁員,員工出去將很難找到工作。我經常講:每一位員工背后不僅僅是他一個人,很多時候代表的是一個家庭的生計,我們不能輕易的選擇裁員,因為這不僅傷了員工的心,更壞了我們的聲譽,我做企業這二十幾年以來基本上沒有過中途裁員。另外,我也期盼著第四季度訂單能夠回暖,我們剛好需要,員工剛好都在。所以咬咬牙,我讓我們的計劃部門再拉動拉動生產,在第三季度把總負荷拉到了2個月左右,在第二季度的基礎上又縮短了一個月。通過這樣的模式我們保住了員工,并讓內部每個月的產出穩定還能確保贏利。但同第一季度相比,我們的訂單負荷整整縮了兩個月,從四個月降到兩個月,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整體周期平均在60天左右。感謝上帝,在第四季度訂單終于有些回暖,雖然還不太理想,但總的來說我們的產出和接單已能夠成正比,我們不需要再繼續去縮短負荷,更何況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再縮了。通過這拉動式生產,2022年雖然我們的接單產值下降比較明顯,但我們的制造出貨產值基本持平,公司還是處于健康的發展之中。
這么坎坷的一年,讓我想的特別多。腦子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正如太史公在《報任安書》中所寫:“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芭R近年底,總結這不易的一年,我想跟大家講幾點:
一、因果關系
隨著年紀的增長,做企業的年份增多,總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回憶。特別是當自己做事做的不順暢的時候,很多的回憶,很多的事件會不經意間浮在腦中。在我從業的這二十幾年里,我們同世界大部份知名的客戶都建立了合作的關系,我們得到過很多機會,也失去過很多機會。我們有增長的快樂,也有停滯不前的煩惱。最終發現無論什么事都逃不過一個因果。
年輕的時候只要出問題總是喜歡爭,喜歡辯,喜歡埋怨別人,什么事都喜歡用陰謀論來考慮問題。但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看看這些問題,哪些不是自己導致的?哪些不是注定的?所有的結果,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因,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經常講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從農村出來的,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知道地里不可能無緣無故的長稻谷。想要收獲就要播種、插秧、除草、施肥。當收成不好的時候,不是去怪收成,更不應去埋怨老天,要多想想自己在前面付出的夠不夠,付出的好不好。今天我們所得到的結果,一定是前面累積所成的。功不唐捐!
菩薩畏因,凡人畏果。凡人因為結果不好,才覺得可怕和懊惱。而菩薩卻怕做事的每一個因,如果因不對了,不可能有好的果。所以凡事,都要在因上下功夫,要注意每一件事的動機。在因上下功夫,果自然而然就會出的來。
二、刻意練習
我一直很珍惜我們的團隊,我們團隊大部分都是在甌海不斷成長起來),我們在一起經歷了很多事,企業和團隊也在互相成就。
所以我一直認為我們的團隊基本面都是好的,特別是在這個月的疫情爆發期,更讓我感動。自從國內疫情放開管控之后,我們大部分的人在短時間內都被疫情命中,最多的一天我們公司有超過700人請假。但平均下來,我們的員工休息時間兩天都不到,很多員工帶病趕貨,生產現場的管理口袋里揣著體溫計,沒有高燒不下前線。我們的高管團隊基本上只休息一天就戴著口罩回到工作現場。我經常講我們團隊的基礎可能不是很好,但我們很有戰斗力,大家都比較拼,也很有韌性。這二十年以來,我們不斷摔倒,又不斷的爬起。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周期,一直在市場的前沿前行。
但跟斗摔多了之后,我們有沒有反省有些跟斗我們有沒必要摔?有些彎路我們有沒有必要走?我不希望我們天天歌頌困難,歌頌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新的一年里,我更希望我們的團隊除了繼續努力,保持韌性之外,也要多思考如何讓自己進步。
我們經常講企業最大的財富就是擁有一支穩定的、自己培養的團隊。而恰恰我們團隊的大部分都在甌海工作了很多年,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么穩定,這么努力的一班),為什么做不好一副眼鏡?還有,我們很多的客戶都同我們合作了很多年,為什么還服務不好他們?還有這么多的客訴?
在多年前的《異類》這本書里有提到一萬小時定律,這本書里講的是如果一個人做一件事,從事一萬小時以上,就會成為專家。但我認為,如果不動腦子,不多加琢磨,不用心總結和思考,工作一萬小時同工作一小時沒有什么區別,一萬小時定律能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我們帶著心和腦子去做事。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我們的團隊能真正的進步,而不僅僅是年歲的增加,更應該是經驗的增長。我們一定要逼著自己刻意練習,逼著自己進步。不斷的應用PDCA改善手法,讓自己的工作日臻完善。進步一定是有意為之,絕不可能是不斷簡單的、不動腦的重復結果。
三、致良知
這二十年以來,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是我認為我們是一家有理想、有追求的企業。在企業還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確立了企業的愿景、使命、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因為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企業,我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
在做產品上,我們也一直強調無論客戶有沒有要求,我們都有自己的基準,我們也清晰的定義了“產品如人品”,“品質=品德+質量”的底線。
但當我在生產現場巡線,在產線上拿起產品看的時候,當面對一次又一次客戶品質投訴的時候,我開始懷疑我們的基準。我甚至質疑我們是否真的還有底線?我們實際的結果同要求是否能匹配?
現在我們產品的質量完全是靠客戶的檢驗員驗貨來保障。如果客戶沒有驗貨,我們什么樣的架子都敢出給客戶,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出的一些問題,連我們自己都懷疑是不是我們自己做的產品。
我們有些客戶沒有安排驗貨,恰恰是客戶對我們最大的信任,也是我們真正道德和品質的體現。面對這些客戶我們良心能安嗎?我們真的有底線嗎?我們的客戶通過同我們的合作,他們的產品是越做越好,越來越有競爭力,還是越來越趨于普通?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要多問問自己作為人何為正確,我們要找回自己的使命、價值觀和精神。作為制造型的企業,我們要從產品中找回自信,要從產品中找回企業的定位。
四、用確定迎接不確定
坦白的講2022年是我工作以來最焦慮的一年,因為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也很難去做規劃。我不止一次的問自己怎么辦,也無時無刻的不在想方法。想到最后,我似乎突然間明白,我們只是社會的一小份子,有太多的事沒有辦法去決定,大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常態。
作為制造型的企業,以接客戶訂單為主的制造型企業,我們只需要問自己未來十年、二十年哪些是不變的,哪些是確定的。我們先不用管不確定的事,不用去焦慮那些我們改變不了的事,我們要集中精力把那些確定的事做好。作為制造業,我們要多想想哪些東西是客戶會一直在關注的。我想無論在什么時候客戶都會關注品質、成本、交期、研發和服務能力,這些是確定的??蛻粢欢〞蟪杀驹絹碓绞?,交期越來越短,品質越來越穩,研發越來越強,服務越來好,如果我們把這些確定的事做好,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我相信很多的不確定性最終都會變得越來越確定。在新的一年里我們一定要在這5個方面加大投入和改革的力度,我相信如果我們把這些確定的事做好,未來就根本不用擔心。我們現在擔心是因為我們該做的事沒有做好,我們沒有底氣和自信。
想想自從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因為國內的隔離制度,我已經將近三年多沒有出國了,我們公司也有將近三年沒有國外的客戶到訪了。疫情將世界隔開了三年,但我相信這一切很快就會過去,中國國內從12月份的第一周已經開始完全放開,我相信在2023年隔離制度將會徹底走入歷史?,F在是黎明之前的黑暗,因為放開,我們大面積的感染新冠。今年也是我們二十年以來第一次沒有舉辦元旦晚會,前段時間大家都病倒了,沒有時間排練,同時也因為大家都大病初愈,怕大家著涼,為了大家的健康,我們把這些期待放到新的一年。
我一直都是天生的樂觀派,相信只要肯努力,只要肯想辦法,就一定能找到發展之路。雖然過去一年的發展充滿坎坷和波折,但對于未來我還是充滿樂觀的。正如阿爾貝·加繆所言:“每一冬天的句點,都是春暖花開?!?/span>
當然我也知道這樂觀是基于未來我們自己各方面的表現,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努力工作、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了把甌海建設的更美好,我們需要你的參與。再一次的感謝你們!
新年快樂!
王風華
202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