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在周六全體管理干部早會上,總經理王風華先生從目標、分工、組織者和模式四個方面闡述了團隊精神。
這幾年由于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和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也對甌海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波動。在這個困難時期,我們更需要組織力量和團隊精神,借著周三經理讀書例會上,板材精密部阮經理分享的“團隊精神”這個主題,我向大家闡述以下幾點看法。
一、目標
團隊是由基層員工和管理層人員組成的一個共同體,它合理利用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比如說,每年公司舉行的職工運動都有拔河比賽,拔河比賽的交戰雙方都是一個團隊,這兩個團隊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戰勝對手,包括場外的拉拉隊,比如板材裝配/成品部的經理程冠猛在場外拼命喊“加油”,其目的也是希望自己的團隊能贏得比賽。再比如說,公司成立金屬專線、塑膠專線和板材專線的目的就是把某戰略客戶的交期服務和品質服務提升上去。同樣,負責電鍍廠和配件廠的負責人也應明白公司成立這個部門要達到什么目的。這幾年,業務部進行了多次改革,2021年公司把業務部拆分為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但是拆分后業務三部的接單達成率依然非常低,這說明業務三部的團隊沒有用心領會公司實施改革的目的??陀^上講,無論是辦電鍍廠和配件廠,還是業務部的改革,如果沒有達成公司的預期目標,那么這個部門的負責人就是不稱職的,這個部門也談不上有團隊精神。那么,什么是團隊精神呢?團隊精神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它的核心是協同合作,它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運轉。團隊精神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過合適的組織形態將每個人安排至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潛能。如果沒有正確的管理文化,沒有良好的從業心態和奉獻精神,就不會有團隊精神。就像我們組織的長途騎行活動,為什么所有成員都能騎行到終點?因為我們有團隊精神,就像我們經常講的“一個人可以騎得更快,一個團隊可以騎得更遠”。團隊精神的體現,大到企業的愿景、使命,小到一個班組的具體任務的完成。作為組織,每一個班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事業部都應有自己的目標,并且團隊成員都應清晰的知道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只有團隊成員萬眾一心,力出一孔,并且每個人的目標都達成了,才能實現團隊的總體目標。
二、分工
團隊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成員組成,一個人從事的活動不能稱之為團隊活動。亞當?斯密認為:分工有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分工促進勞動生產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因專業而日益精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需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消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礎上方能應用。比如打籃球,一支球隊有中鋒、大前鋒、小前鋒、得分后衛、組織后衛等,每一個隊員會根據自己的特長被分配到不同的位置,發揮不同的作用。企業的組織也一樣,公司的組織結構中有總經辦、財務部、業務部、人力資源部、物流部、品質部、工程部和生產部等,每個部門都有不同的職能。分工的目的是什么?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工作效率最大化。比如說,開發一科丁偉是我們公司焊接技術最好的員工之一,如果從配件的鑼切、點夾口、搭架、點酒杯、包腳到裝搭等工序都由他一個人完成,他每天只能做60多副產品。而一條焊接流水線同樣做這么多工序,把7-8名員工進行合理分工,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每天的產出可以達到3000多副,兩者對比,其效率要提高好幾倍??傮w來說,通過分工和協作,我們要實現集體之果大于個體之和。當然,要想分工帶來的成果大于個體之和,創造更高的效益,我們就要確保每個成員都是合格的。大家都知道管理學上的木桶原理,木桶里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作為團隊的主要負責人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要把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訓練成一名合格的員工,而不能習慣于單打獨斗和親力親為。業務部的幾個經理可以說都是公司的明星業務員,在業務部分成四個部門后,為什么有的部門沒有達成銷售目標?因為他們的認知還沒有轉變過來,沒有讓團隊形成合力。
三、組織者
管理有四大基本職能,分別是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管理者是整合資源完成任務的人。要想整合資源完成任務,作為組織者(或者說是團隊的主要負責人)要具備良好的群眾基礎、成為標桿和與時俱進。
1、群眾基礎。一個團隊是由一群擁有共同目標、有智慧的人組織在一起。團隊的精神面貌,意識形態,團隊成員能否凝聚在一起,與組織者是否有群眾基礎息息相關。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產品和事是下面的人做出來的,下屬成員是否認同你、支持你,也就決定了團隊的業績能否達成。
2、成為標桿。作為管理者要在做事態度和專業技能上成為下屬的標桿,尤其是基層干部。我們要像軍隊里的排長、班長經常去練槍法。眼鏡制造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大多數是農民工,文化知識和受教育程度較低,對這類人群,你講得再多,不如你踏踏實實做給他看。你是應付,還是務實,員工都看得到,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段時間,經理團隊正在讀《韌性》這本書,作者的觀點是一個人的習慣是可以通過行為和認知的改變而改變的。作為組織者只有通過實實在在的行為去影響他們,成為他們的標桿,才能帶領員工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
3、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進步、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的發展,客戶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如果我們還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被競爭對手所超越。在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經濟的今天,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發展的需求來調整我們的競爭策略和工作方式,不斷拓寬我們的視野和高度。比如說,我們的6S活動不能再停留在二十年前搞搞衛生的原始階段,我們要把6S活動融入到精益生產中來,為公司推行的精益化生產起到支撐和保障作用。
四、模式
打勝仗要靠組織力量和團隊精神,要想持續打勝仗,我們就要形成模式。模式是主體行為的一般方式,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中介環節。模式是否與現象的本質相合,則必須在認識過程中逐漸檢驗和修改,以便逐漸得到正確的認識。我們要對前期打勝仗的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和完善,并通過制度、流程、標準等來加以鞏固。王勃有一句詩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西漢的李廣多次出雁門抗擊匈奴,但戰績是敗多勝少,李廣每次作戰都是身先士卒,非常勇敢,喜歡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從李廣一生的作戰經歷中可以看出李廣不是一個團隊的優秀組織者,導致他失敗的根源是在戰場指揮時戰略戰術沒有形成模式。在現代戰爭中講究的是兵團作戰,如果靠單打獨斗或游擊戰是難以取得戰爭的徹底勝利。游擊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的一種無奈之舉,真正能戰勝對手的是陣地戰。而陣地戰講究的是戰略戰術,講究的是協同作戰,講究的是作戰體系和模式。
團隊精神大到企業的愿景、使命,小到一個班組的具體任務的完成都能體現出來。作為組織,每一個班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事業部都應有自己的目標,并且團隊的成員都應清晰的知道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只有團隊成員萬眾一心,力出一孔,并且每個人的目標都達成了,才能實現團隊的總體目標。通過分工和協作我們要實現集體之果大于個體之和。要想分工帶來的成果大于個體之和,創造更高的效益,我們就要確保每個成員都是合格的。組織者是一個團隊的靈魂,他是整合資源完成任務的人。作為組織者要具備良好的群眾基礎、成為標桿和與時俱進。打勝仗要靠組織力量和團隊精神,要想持續打勝仗,我們就要形成模式。我們要對前期打勝仗的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和完善,并通過制度、流程、標準等來加以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