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在周六全體管理干部早會上,總經理王風華先生闡述了有效的組織管理就是要實現公轉自轉,做好預警預防,并不斷改善提升。
根據人力資源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公司在職人員已經有2000多人,這么多人匯集在甌海的目的是什么?說得宏觀一點就是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說得微觀一點就是通過組織力量把客戶服務好,接到更多的訂單;把生產服務好,創造更多的產出。公司成立標準辦的目的也是想通過組織架構的設置,流程體系的優化,操作行為的規范,讓所有人圍繞公司目標,在統一的規則下,以組織力量來實現企業各模塊的公轉和自轉。
一、公轉自轉
地球自轉一周,產生了晝夜交替,晝夜交替的自然現象為人們劃分了勞作和休息的時間,即古人所說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就實現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輪回,萬物的生長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榮枯。不管是公轉還是自轉,地球都有自身的運行規律,這些規律從地球軌道、地球軌道面和黃赤交角、地球公轉周期和地球公轉速度等幾個方面表現出來。企業運營要想實現公轉自轉,一方面我們需要建立健全的運營體系,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一批訓練有素的人。
1、健全運營體系。
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即老子所云:“太上,不知有之”,即通過組織架構的設置、流程制度的建立、操作行為的規范等,使財務、業務、工程、生產、物流、人資和品質等模塊在沒有外力的干預下實現公轉自轉。西漢初期,國家治理推崇黃老治術, 擁有“文景之治”之稱的漢文帝和漢景帝采取“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是承襲了秦朝強大的治理機制。其一、秦朝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做到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漢朝的國家治理奠定了基石;其二、組織架構西承秦制,即在秦朝“三公九卿”的基礎上建立中央官制;其三、漢法的制定以秦法為藍本?!顿Y治通鑒》記載“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府圖籍藏之?!敝v的就是西漢的第一位丞相蕭何隨著劉邦大部隊進入秦朝京成后,帶著手下直奔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蕭何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文書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蕭何死后,繼任者也是“蕭規曹隨”。秦朝的管理體制對漢朝的深刻影響,或許是毛主席寫信告訴郭沫若“勸君少罵秦始皇”的原因之一。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治,儒家和法國講究的是積極有為,企業要想實現公轉自轉,就必先積極有為,即建立健全的運營體系。在甌海這二十多年,我對管理干部講的最多的就是體系和邏輯,因為管理者的角色就是“搭班子、建體系和定戰略?!眱商烨?,標準辦分析出三類客戶新樣品接單率低就說明工程部和業務部的組織管理沒有發揮作用,昨天某客戶的重點項目交期投訴說明我們的交期保障體系還存在問題。本周,我讓標準辦和資訊部分析客戶投訴占比時發現品質投訴最多的是三類客戶。其實,最能反應企業內部管理是否做到公轉和自轉的,主要就是三類客戶,因為一類二類客戶會根據新產品上市計劃、庫存量和品質標準等要素,通過驗貨、數據分析和高頻率的互動來管控開發、品質和交期。而三類客戶的開發、品質和交期主要依賴于工廠,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公轉和自轉,帶來的是服務質量下降、帶來的是客戶投訴、帶來的是合作項目減少。
2、訓練有素的人。
任何制度、流程、體系,如果沒有人才做支撐也是空中樓閣。西方國家的民主體制為什么不能在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國家落地生根?一方面是文化的差異,另一方是人才因素導致的。西漢自開國到文景之治這段時期,為什么國家能如些安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如此大的改善?這與它的人才密度有關。比如西漢相國的首任者蕭何、繼任者曹參、再任者陳平等,個個都是治理國家的杰出人才。甌海這十幾年來,不是人才密度增加了,而是降低了。比如工程部的開發科長這個崗位的用人質量就呈下降趨勢,這也是導致我們的樣品質量和交期頻頻遭到客戶的投訴和新產品接單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在選人方面,人力資源部要把好關,做到寧缺勿濫,不能讓一頭公牛闖進瓷器店。在育人方面,我們不能只管生孩子而不管養,要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把員工教育好。在用人方面,我們要關注人用得怎么樣,人才是否發揮作用等。
二、預警預防
公司建立智能化的預警系統,也是確保企業內部運營能做到公轉自轉的手段之一。預警的內容就是我們沒有按要求做或者沒有要做到位的地方。各模塊的預警設置是有一定邏輯的,它提醒大家該做的事一定要去做,而不是可做可不做。就如同消防系統,當煙霧探測器探測到室內的煙霧濃度超過一定的標準就會報警和自動噴水。在這方面,一些部門就做得差強人意,比如設計科對新增樣品預警、物流部對亮燈看板預警、財務部對材料擬價預警等,未采取任何動作就批量結案,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也是公司不允許的。預警是告訴我們發生了什么,要真正解決問題,我們還應建立預防機制。在處理問題時,我們要追根溯源,正如朱熹的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追溯到問題的根源,并回歸到機制上來,才能避免問題重復發生,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預警和預防,前者是告訴我們發生了什么,后都是告訴我們如何去解決,兩者是相輔相承的。
三、改善提升
公司要求大家看數據的目的是為了回顧自己的工作做得怎么樣和通過分析看到問題、認清自我??吹絾栴}還只是第一步,更深層次的是我們要面對現實,去做改善和提升。比如說,業務三部發現新開發的樣品接不到訂單時,不能只是簡單的填寫接不到訂單的原因,而應立項給對應的責任人,比如交期問題就立項給物流負責人,樣品質量不好就立項給工程部,價格問題就立項給財務部等。除了立項外,業務部還要盯著他們改善,不能問題沒有解決,為了避免觸發預警而無原則的結案,做些無用功,勞神而費力。任何工作都應有改善和提升,不能走進死胡同,要建立循環的改善機制。同時,我們還應有自我修復能力,就如同少林僧人打沙袋,開始覺得痛,會受傷,時間長了手指的角質層就會變厚,會起老繭,經常與沙袋的接觸面也漸漸變成最堅硬的地方。我們要學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通過自我修復在跌倒的地方構筑最堅固的防火墻。
高效的組織管理就是讓企業內部各模塊能公轉自轉。要想實現公轉和自轉,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運營體系,另一方面還需要一批訓練有素的人。通過智能化預警系統提醒大家該做的事一定要去做,而不是可做可不做;通過建立有效的預防機制確保問題能從根源上去解決。同時,我們還要不斷提高自我修復能力,在跌倒的地方構筑最堅固的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