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在周六全體管理干部早會上,總經理王風華先生以工程部葉工程師和注塑賴經理分享技改帶來的成果為引題,闡述了企業內部要抓好技改和智能制造,淘汰落后工藝、提高人效、減少對人的依賴。
技術改造簡稱技改,是指企業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品升級換代、擴大出口、降低成本、節能降耗、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三廢治理、環保安全、清潔文明生產、變廢為寶等目的,采用先進的、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對現有設施、生產工藝條件所進行的改造。
一、通過技改和智能制造提高人效,減少對人的依賴。
針對基層操作工越來越難招的問題,這些年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在技改和智能制造上。如今,板材CNC車間和注塑車間基本實現了自動化。那么,技改和智能制造給企業帶來了哪些改變和紅利呢?1、通過技改解決了招工難的問題。2008年前,板材車房基本上還是以手動的機器為主,每年新春開工員工招聘一直是老大難問題:老員工返廠率低,新員工招不進來。其主要原因是車房的環境吵雜,手動機的危險系數較高,常常發生員工手指弄傷的事故。通過智能化設備的引進不但減少了員工的需求量,而且降低了操作工的技術含量。2、通過技改提高了單位人效。2005年板材生產線的單位人效只有十幾付,通過智能化設備的引進,現在的人效已經提升到2005年的數倍。3、通過技改取代某些手工工序。兩年前注塑車間剪水口、磨水口、看機臺等工序都需要員工來操作,通過自動機器人手臂的應用和推廣,這些工序不再需要人工操作,注塑車間也由原來嚴重依賴手工操作和勞動密集的車間,轉變成智能化應用程度最高的車間之一。而焊接車間除了激光焊接機、自動裁絲機等設備的應用,以及阻力機換成高頻機外,其它工藝還是延續二十年前的做法。由于焊接車間的技改落后于板材和塑膠生產線,焊接加工仍然依賴熟練的技術工,這也間接造成焊接車間的員工難招,而且員工的效率也遇到了天花板。公司自去年5月份就想擴大焊接車間的產能,但是由于焊接技術工難招一直沒有實現擴產的目標。
二、擁抱和驅動變革
這些年,在推行技改和智能制造的進程中,涌現了一批積極響應公司號召,勇于推動變革的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比如開料房的黃福生、注塑車間的賴真、工程部的葉全標等人在推動技改和智能制造時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他們通過不斷學習、積極探索、相互切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實現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尤其是注塑車間,無論哪種新設備,賴真帶領的團隊都會用心琢磨,率先應用成功。反觀板材打肶車間的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在新設備的應用方面就做得不足。比如,自動打肶機試用了幾個月,最后不了了之。彎肶機幾經周折才開始批量使用。面對改革,總有一些員工比公司的腳步慢半拍,或積極性不高,甚至心存抵觸。面對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面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我們要有鉆研精神,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擁抱并驅動變革”的企業價值觀。
三、發揮工程部的技術龍頭作用
一個企業的文化是魂,技術是脊。公司明確定義工程部應具備四大職能作用:即技術中心、技術資料中心、技術人才培訓中心和新產品研發中心。在發揮技術中心的作用時我要從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來著手。我們不能依賴于生產車間去試驗新材料和新工藝,不能讓生產車間去試用新設備,因為生產車間是戰場,是批量化制造產品的陣地,那么工程部就應該起到技術革新的先鋒作用。未來公司把工程PE的工作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PE負責新產品策劃和客戶服務。另一部分PE負責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發、應用和推廣,同時還要負責動作分析、流程改造、人效和機效的評估等工作。
面對當前的用人環境,我們要跟上智能化時代的腳步,以開放的心態去面對新思想、新事物和新方法,以鉆研的精神去面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通技改和智能化改造來提高人效,改變依賴人的困境,淘汰落后工藝,通過擴大再生產來提高經濟效益。同時要讓工程部發揮技術龍頭的作用,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擁抱并驅動變革”的企業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