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在周一經理例會上,總經理王風華先生闡述了專業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近幾年,公司的業績增長不明顯,究其原因是我們團隊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尤其是與標桿企業相比,在專業化和素質化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公司的管理干部大多數是從內部培養和提拔起來的,可以說我們的管理干部對企業都很忠誠、對工作也很敬業;或者說我們是一群努力的人,但不是一支專業化的團隊。企業的發展需要一群有老黃牛精神的員工。但是,想要讓企業可持續發展,我們還需要一群有開拓精神和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的拓荒牛。而開拓成果需要專業的視覺、專業的知識、專業的技能和專業的工具來支撐。沒有專業的視覺就找不準前進的方向,如果在錯誤的道路上努力,就會與目標越行越遠。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技能和工具就會事倍功半,甚至白費力氣。那么,如何提升團隊的專業化程度呢?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尋求改善或提升。
一、從書本中汲取營養。
在管理越來越科學的今天,管理或技術類工具書也呈現細分化,各行各業都有相應的專業書刊。公司要求高層管理干部帶頭多讀與本職工作相關的工具書,從書本中去汲取知識和營養。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工具書也許讀起來很枯燥,但要想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我們就必須要有“頭懸梁、錐刺股”的決定和恒心。公司倡導管理干部少讀成功學之類或有關“道”的書籍;鼓勵大家多讀能提升專業技能或有關“術”的書籍?!靶g”是先解決吃飯等物質方面的問題,“道”是洞釋人與自然、人與人、個人修養等精神層面的東西。對于我們來說,首要的是把員工的個人技能提升上去、把部門業績提升上去,讓企業可持續發展?,F階段我們還達不到如李白、陶淵明、竹林七賢等文人騷客不用擔心物質需求,而單純追求精神層面的高度。
二、向標桿企業學習
公司高層經常帶領中高層團隊到供應商去走訪、到標桿企業去走學、到知名企業去參觀,其目的是向標桿企業學習。向標桿企業學習可以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和方法,避免走彎路,減少自我摸索帶來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另一方面通過走訪、走學和參觀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避免坐井觀天。即使所看到的是我們現階段無法達到的、或無條件實現的,也應“身不能及、心之所向”,把它當作目標、方向,先在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待到春花爛漫時自會生根發芽。在走訪、走學、參觀的過程中,我們要有空杯的心態,無論他們在哪方面、哪模塊做得比我們好都應去虛心請教、都可以去取經。對別人不足的地方我們不要去挑剔,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三、從問題中學習
在企業經營歷程里,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透過問題看本質,找出問題發生的根源:是人的問題?是流程的問題?是工藝的問題?還是物料的問題等。只有找出問題的本質,才能開處方,才能對癥下藥。中醫原理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只有疏通了企業里各環節的脈絡,讓血液暢快流通,企業里的問題才會越來越少,企業的運行才能快捷高效。我們要學會在問題中去總結、去補短板、去預防。比如,公司要求業務員組織訂單總結會、要求CQE組織驗貨總結會、每月召開運營分析會等,通過這些方式讓我們學會總結經驗、在反省時去提升自我,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去熔煉自己。因為知識、經驗都是從實踐而來,也是從問題學習中而來。我們不怕問題,怕的是我們團隊對問題麻木,或對問題習以為常。
四、組織專業培訓
在培訓工作方面,我們要多組織專業技能培訓,企業內部要自上而下養成愛專業、學專業的良好氛圍。無論高層還是基層都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尤其是基層人員,包括基層管理、技術員和一線操作員。只有基層工作做扎實了、基層人員的專業化程度提高了,企業的根基才會牢固。啟航學院在策劃培訓方案、開發培訓課程時要圍繞著“專業化、素質化、職業化”的戰略項目展開。每一項培訓均應圍繞目標、有的放矢、精準定位。對企業內部不能實現的培訓內容,可以適當組織相應的外訓。
專業化和素質化是實現職業化的前提,只有打造一支專業化的團隊才能服務好客戶,才能實現企業可持續性發展。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向標桿企業學習、從問題中熔煉自我、組織專業培訓等都是提升專業化程度的有效途徑之一。希望管理團隊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自主、自覺的去學習專業知識,不斷地提升自我專業水平。